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孢粉化石證據揭示江南從荒漠到森林的演變過程!

孢粉化石證據揭示江南從荒漠到森林的演變過程

时间:2025-11-01 17:17:30 来源:銅筋鐵肋網 作者:潘柯夫 阅读:106次
孢粉化石證據揭示江南從荒漠到森林的演變過程
圖1(a)清江盆地地理位置圖,(b)清江盆地質圖,LJ:臨江組剖麵;QJ:清江組鑽孔
孢粉化石證據揭示江南從荒漠到森林的演變過程
圖2 清江盆地臨江組(a-d)和清江組(e-g)岩性柱和岩性照片
孢粉化石證據揭示江南從荒漠到森林的演變過程
圖3 清江盆地早始新世(Zone A)和晚始新世(Zone B)主要孢粉類型百分比圖譜
孢粉化石證據揭示江南從荒漠到森林的演變過程
圖4 清江盆地始新世植被景觀(陸地生態係統)演變圖,(a)早始新世:以耐旱麻黃為主的灌木荒漠,(b)晚始新世:以喜濕潤的杉科植物和山地針闊混交林為主的沼澤森林
(神秘的地球uux.cn)據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江南地區大致位於北緯30度附近,屬於副熱帶高壓的控製範圍。縱觀全世界同緯度地區,由於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製,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區被沙漠覆蓋。然而,奇妙的是,進入同緯度的我國江南地區,世界卻仿佛變了一番模樣,不僅擺脫了淪為幹旱荒漠的厄運,反而成為了降水豐沛、林木蔥鬱的濕潤季風區,成為了全球副熱帶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江南的濕潤與富足得益於季風氣候,它為江南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深刻影響著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季風的建立標誌著江南地區新生代環境的重大轉變。那麽,江南地區現代季風氣候的基本格局是何時形成的?東亞季風建立前,江南地區是否也為荒漠植被景觀?何時從荒漠變為季風氣候?驅動機製又是什麽?這些科學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
清江盆地位於江西省中部(28°N),是一個內陸斷陷盆地,盆地內晚白堊至古近紀地層發育,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岩鹽產地(圖1)。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謝宇龍博士等發現,清江盆地早始新世清江組發育了大量指示幹熱氣候的蒸發岩沉積(岩鹽、石膏和鈣芒硝),晚始新世臨江組則轉變為淡水湖相沉積(圖2)。上述岩性的重大轉變暗示了清江盆地始新世的氣候經曆了由幹旱到潮濕的重大轉變,很可能是對季風建立的沉積響應,有望解開江南何時從荒漠變為水鄉的謎題。
科研人員在江西中部清江盆地清江組一段中上部(鑽孔)和臨江組地層剖麵中(圖2)獲取了豐富的孢粉化石,通過對比分析多門類化石,進一步確定清江組一段中上部和臨江組的時代分別為早始新世和晚始新世,並對這2套地層的孢粉化石進行詳細研究,利用氣候幅度法和共存分析方法定量重建了早始新世和晚始新世的氣候參數,恢複了清江盆地始新世的氣候變化曆史。結果表明,清江盆地始新世時期的植被(圖3和4)和氣候發生了明顯轉變:早始新世(約5000多萬年前)是一片幹旱的荒漠,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製,年降水量不足200 mm,低窪處形成了大規模的鹽湖沉積,鹽湖周邊生長著大量耐旱的麻黃(圖4a);但到了晚始新世(約4000萬年前),季風氣候開始在該地區起主導作用,氣候明顯變得濕潤,年降水量大幅增加到1400 mm,且降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出現大量以喜溫暖濕潤氣候的杉科植物(水杉、落羽杉、水鬆和紅杉)為主的沼澤森林(圖4b)。上述結果表明,東亞季風至少在晚始新世就已經在江南地區建立,比傳統觀點認為的晚漸新世-早中新世(約2300萬年前)的要早得多。
通過開展晚始新世青藏高原的構造演化與古地理格局的集成研究,作者認為,晚始新世江南地區東亞季風的建立主要是受古地理變化控製,而受大氣CO2濃度的影響較小。晚始新世印度板塊漂移速率急劇下降指示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全麵碰撞,導致此時新特提斯海快速關閉、副特提斯海急劇後退、青藏高原南部岡底斯山快速北移和青藏高原中部、東南部快速隆升,並耦合南極冰蓋增長,共同導致了亞洲陸地麵積急速擴大,強化了海陸熱力對比,東亞季風在晚始新世時期顯著增強和向北擴張,江南地區的古氣候和古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轉變,從早始新世的幹旱荒漠環境轉變為晚始新世的濕潤森林沼澤環境,自此奠定了“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的基本格局。此後又經過漫長的自然演變和近代人類活動的改造,江南地區最終成為了“魚米之鄉”。
該研究為理解東亞季風早期起源演化提供新的視野,並質疑了江南濕潤的季風氣候起源於新近紀的傳統觀點。該研究成果近日以“Late Eocene onset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 the Qingjiang Basin of central Jiangxi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revealed by a major vegetation transition from desert to forest”為題,正式發表在國際地學期刊《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我所謝宇龍博士後為第一作者,吳福莉研究員和方小敏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項(2019QZKK0707),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XDA20070201),“青藏高原地球係統”基礎科學中心項目(CTPES, No. 41988101-01)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971112, 41972195, 42130205)的聯合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1018222003492 

(责任编辑:利得匯)

相关内容
  • 扮演上帝譽滅人類 下易度摹擬運營遊戲《宇宙主義》預報
  • 噴鼻港導演《拳皇》電影最新飽吹短片
  • 時尚海報服裝文案簡短精辟(時尚海報服裝文案簡短精辟圖片)
  • 《巨龍之戰》齊新PVP戰前神通上線 龍岩法師退場
  • 服裝色彩時尚職場畫(職場服裝色彩搭配)
  • 《天仄線:拂曉時分》最新本繪及截圖 史詩般壯闊
  • 中媒:穀歌一背正在偷偷記開用戶地位疑息!隱公設置形同真設
  • 直擊CJ:玩蟹科技攜新品足遊 現場尾秀
推荐内容
  • 爽玩遊戲之極意!創意遊戲框體將參展TGS2018
  • Robi工做室《藍色水焰》PS4版將於7月23日推出
  • 抄襲評測被辭退的IGN編輯頒收借應 成果臉皆被挨腫了
  • 《量量效應2》各仄台啟裏公布 最新截圖放出
  • 《怪物獵人:天下》Wegame社區玩家力挺騰訊 沒有退款
  • 古風養成JRPG《俠講遊歌》本日上線 尾周特惠僅需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