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和非大學生的區別究竟是什麽?
一個電機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能夠操作、維護一台呆板,但是一個隻有初中學曆的諳練技工也照樣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學生操作得更好;一個外語係畢業的大學生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外語,能夠將長篇的外文資料翻譯成中文,可是,一個跑到外國賣了幾年烤紅薯的人也能說外語,甚至比大學生說得更地道……
所以,大學生和非大學生最主要的區別絕對不在於是否掌握了一門專業武藝。那大學生究竟憑什麽區別於技校生並進而區別於沒有讀過大學的人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張小姐的經曆:
大學,臨近畢業,就業形勢相當嚴重,而我又屬於運氣最差的那類。
第一次,有家電器公司通知我麵試,出門前打扮得太久,加上路上堵車,結果整整遲到了一個小時。工作人員揚起手上一堆報名表對我說:“小姐,你不適合做員工,適合做老總。”
第二次,我素麵朝天地提前來到一家禮儀公司,可工作人員依然搖著頭對我說:“注重儀表是對別人的尊敬,你在學校沒有學過嗎?”
幾天後,一家英國公司的招聘廣告讓我重新打起精神。這次的應聘與前兩次都不一樣,公司對個人形象也沒有什麽要求,我也很準時地到了應聘現場。所有麵試的人都聚集在一個大房間裏,考官給每個人發了一張試卷,上麵隻給了一道看起來簡樸的題目:英國每年買幾個高爾夫球?沒有其他數據,要求在45分鍾內完成。
看到這個無厘頭的題目,我險些傻眼了,之後仔細一想,發現這道題不是要我答出一個確定的數字,而是需要一個思考的曆程。這樣的題目對我這個經濟係的高材生來說並不算難,中心涉及的許多治理知識對我來說也輕而易舉。
所謂的“英國買”其實就是英國進口。進口的數量與市場需求有關,市場需求與人口有關。英國有多少人口,這個我腦子裏要有數。可以假定16歲至70歲之間有多少英國人,其中最有可能打高爾夫球的30歲至45歲之間有多少人。為了使數據正確,我還在答題紙上寫明了如何進行抽樣調查。寫完步驟後,我再假定50萬人口在打高爾夫球,這些人當中常常打的有多少人,這些人估計每年要用多少球,其他的人會多久打一次,需要用多少球。這些數字加起來就是英國總的市場需求。最終我寫下一組數字,並寫意地交了答卷。
一個月後,我收到這家公司的錄用通知。
張小姐第一次麵試因為遲到而失敗,第二次又因為儀表而被拒絕。作為一個求職者,她犯了兩個很不應該犯的錯誤,因為守時和注重儀表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別人最起碼的尊敬。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而斷定張小姐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一個沒上過學的農民可能非常守時,而一個知名學者卻可能非常邋遢,這都不影響他們持續做農民大概做學者。
張小姐第三次麵試的時候證明了自己作為一個合格大學生的實力。如果麵試時那個問題的答案隻是一個確定的數字,那麽在答題的時候一個讀過大學的人和沒讀大學的人比較起來涓滴也不占優勢,因為大學生沒有理由一定會比別人的影象力更好。既然張小姐麵試時那道題目考察的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方式,那麽大學生的優勢便凸顯出來了。張小姐在大學期間經過係統的思維練習,她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分析、減緩問題。在這種時候,被動的影象能力已經上升為了自動的分析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而這種能力正好是一個合格大學生最本質的特征。
社會需要的也正是大學生這種係統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麽行業工作,所麵對的題都是紛繁複雜而且瞬息萬變的,如果沒有係統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書本一切吞進肚子,就算大學期間每次期末考試都得第一名,也絕對不可能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