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太空貧血”:世界首創研究揭示太空旅行是如何導致紅細胞計數下降的

发帖时间:2025-11-02 09:23:29

“太空貧血”:世界首創研究揭示太空旅行是如何導致紅細胞計數下降的
“太空貧血”:世界首創研究揭示太空旅行是如何導致紅細胞計數下降的(CREDIT:Artwork by Nibras Shahin)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報(辛雨):加拿大渥太華醫院研究所領導的一項世界首創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是如何導致紅細胞計數下降的,也就是所謂的“太空貧血”。該研究顯示,太空中被破壞的身體紅細胞數量比在地球上正常情況下多54%。1月14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醫學》。
論文通訊作者、渥太華醫院研究所研究員Guy Trudel表示,該研究表明,宇航員在到達太空後,體內更多的紅細胞被破壞,而且這種情況在整個太空任務期間都在持續。
此前,“太空貧血”被認為是宇航員剛到太空時液體轉移到上半身的快速適應。在太空生活10天後,紅細胞會恢複正常。
然而,在直接測量了14名宇航員在6個月的太空任務中紅細胞被破壞的情況後,Trudel團隊發現,紅細胞被破壞主要是受太空生活影響而不僅僅是液體流動造成的。
在地球上,身體每秒鍾會產生和破壞200萬個紅血球。研究人員發現,在太空生活的6個月裏,被破壞的紅細胞增加了54%,即每秒300萬個。這些結果對女性和男性宇航員都是一樣的。
Trudel團隊認為,宇航員的身體產生了額外的紅細胞,以補償被破壞的紅細胞。否則,宇航員最終會患上嚴重的貧血,並在太空中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
“當身體處於失重狀態時,紅細胞減少並不是問題。但在地球或其他行星、衛星上著陸時,貧血會影響人體的能量、耐力和力量。貧血的影響隻有在著陸後才會感受到。”Trudel解釋道。
在這項研究中,13名宇航員中有5人在著陸時出現臨床貧血(14名宇航員中有1人在著陸時未抽血)。研究人員發現,太空有關的貧血是可逆的,在返回地球3至4個月後,紅細胞水平會逐漸恢複正常。
不過,研究人員在宇航員返回地球一年後重複了同樣的測量,發現紅細胞的破壞程度仍比飛行前高出30%。
研究人員介紹稱,這些結果表明,宇航員或太空遊客應該接受貧血相關的檢查,並且可能需要對飲食進行調整。重要的是,目前還不知道對於這種較高的紅細胞破壞和產生速度,人體能承受多久,研究人員還沒有找到其背後的確切生物機製。
“如果我們能夠找出導致這種貧血的確切原因,那麽就有可能治療或預防它。”Trudel表示。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1-01637-7
相關報道:太空旅行破壞紅細胞造成“太空貧血”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報(辛雨):加拿大渥太華醫院研究所領導的一項世界首創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是如何導致紅細胞計數下降的,也就是所謂的“太空貧血”。該研究顯示,宇航員在太空中身體破壞的紅細胞數量比在地球上正常情況下多54%。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1月14日《自然—醫學》。
自從第一次太空任務以來,宇航員返回地球時經常會出現“太空貧血”,但具體原因尚不明確。論文通訊作者、渥太華醫院研究所研究員Guy Trudel表示,該研究表明,宇航員在到達太空後,體內更多的紅細胞被破壞,而且這種情況在整個太空任務期間都在持續。
在這項研究之前,“太空貧血”被認為是當宇航員剛到太空時液體轉移到上半身的快速適應。宇航員通過這種方式失去了血管中10%的液體,因此,宇航員會迅速破壞10%的紅血球來恢複平衡。在太空生活10天後,紅細胞控製會恢複正常。
然而,Trudel團隊發現,紅細胞破壞是太空生活的主要影響,而不僅僅是液體流動造成的。他們通過直接測量14名宇航員在6個月的太空任務中紅細胞的破壞情況來證明這一點。
在地球上,我們的身體每秒鍾會產生和破壞200萬個紅血球。研究人員發現,宇航員在太空生活的6個月裏,破壞的紅細胞增加了54%,即每秒300萬個。這些結果對女性和男性宇航員都是一樣的。
Trudel團隊之所以有此發現,是因為他們開發了精確測量紅細胞破壞的技術和方法。每破壞一個血紅素分子(紅細胞中的深紅色色素),就會產生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在實驗室裏,研究人員能夠精確測量宇航員呼吸樣本中微量的一氧化碳。這些方法隨後被用於在國際空間站上收集樣本。
雖然該團隊沒有直接測量紅細胞產生的數量,但他們認為宇航員產生了額外的紅細胞,以補償破壞的紅細胞。否則,宇航員最終會患上嚴重的貧血,並在太空中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
Trudel解釋:“當身體處於失重狀態時,紅細胞減少並不是問題。但當在地球或其他行星、衛星上著陸時,貧血會影響人體的能量、耐力和力量。貧血的影響隻有在著陸後才會感受到,而且人體必須再次應對重力。”
在這項研究中,13名宇航員中有5人在著陸時出現臨床貧血(14名宇航員中有1人在著陸時沒有抽血)。研究人員發現,太空有關的貧血是可逆的,在返回地球3至4個月後,紅細胞水平會逐漸恢複正常。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在宇航員返回地球一年後重複了同樣的測量,並發現紅細胞的破壞程度仍比飛行前高出30%。這些結果表明,宇航員在太空中可能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在長時間的太空任務後,改變了長達一年的紅血球控製。
這些發現也可以應用於地球上疾病的治療。臥床休息已被證明會導致貧血,但它是如何發生的尚不清楚。Trudel認為這種機製可能類似於“太空貧血”。
“如果我們能找出這種貧血的確切原因,那麽就有可能治療或預防這種疾病,對宇航員和地球上的病人都是如此。”Trudel說。
相關報道:宇航員的紅細胞在太空中被破壞的數量比地球多54%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cnBeta:一項據稱是首例的研究揭示了太空飛行帶來的危險以及對執行長期任務的宇航員紅血球計數的影響。這項研究加深了我們對一種被稱為“太空貧血”的疾病的認識,另外還對未來的太空探索產生重要意義。
來自渥太華大學、這項新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Guy Trudel博士指出:“自第一次太空任務以來,宇航員返回地球時一直有太空貧血的報告,但我們不知道原因。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到達太空後,更多的紅細胞被破壞,而且這種情況在宇航員的整個任務期間持續存在。”
太空貧血曾被認為是身體適應太空環境而導致的短期、短暫的狀況,由於缺乏重力,液體在到達後向宇航員的上半身轉移。這導致他們失去了血管中10%的液體,人們認為他們的身體會迅速破壞10%的紅細胞以保持狀態,在太空中10天後,血細胞會補充到正常水平。
Trudel和他的團隊發現,這種影響要持久得多,紅血細胞的破壞不是液體轉移的結果,而隻是在太空中。科學家們通過分析他們的呼吸直接測量了參加六個月太空任務的14名宇航員的紅血細胞破壞情況。更具體地說,他們測量了呼吸樣本中的一氧化碳數量,因為每當紅血球的一個組成部分--血紅素分子被破壞時就會產生一個一氧化碳分子。
這表明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的六個月期間,每秒鍾有300萬個紅細胞被破壞。這比我們的身體在地球上每秒鍾破壞和替換的200萬個多出54%,研究人員在男性和女性宇航員身上都觀察到這種影響。雖然沒有直接測量紅血球的生成,但研究小組認為損失的細胞應該得到了迅速的補充,否則宇航員會出現嚴重貧血。
盡管如此,13名宇航員中的5人在回到陸地時出現了臨床貧血--裏麵有一人沒有抽血。三到四個月後發現紅血球水平逐漸恢複到正常水平,但有趣的是,在宇航員返回一年後進行的測量顯示破壞程度仍比平時高30%。
“這是我們對太空中和返回地球後紅細胞控製的最佳描述。這些發現很驚人的,考慮到這些測量以前從未進行過,我們不知道是否會發現什麽,”Trudel說道。
據科學家們介紹稱,這些結果表明,宇航員或太空遊客應該接受可能受貧血影響的檢查,並且飲食可能需要調整以考慮到額外的紅細胞損失。重要的是,目前還不知道身體能維持這種較高的紅細胞破壞和生產速度多久,而且科學家們還沒有確定其背後的確切生物機製。
“如果我們能夠找出導致這種貧血的確切原因,那麽就有可能治療或預防它,無論是對宇航員還是對地球上的病人,”Trudel表示。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