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年春節前夕,中國體壇“一姐”李娜轟動了世界網壇。2011年1月29日,在陽灼爍媚的澳大利亞墨爾本,這位來自湖北的個性女子一路過關斬將,曆史性地得到澳網女單亞軍,成為首次闖入四大國際網球賽事決賽的亞洲人,書寫了中國網球新的傳奇 ……
少年成名卻突然之間之間之間退役
29年前,李娜出生在武漢一個普通市民家庭。因為父親(father)早年的“羽毛球運動員情結”,李娜5歲時開始參加羽毛球練習,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結緣網球。憑借過人的天賦和超乎常人的付出,李娜15歲就跨進了國家隊大門。
2000年,年僅18歲的李娜得到了WTA(國際女子職業網球聯賽)第134位的年終排名,成為國家網球隊的新星。2001年的九運會上,她一舉拿到女單、女雙和女團3個冠軍,以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女單、女雙和混雙3枚金牌。然而,就在外界堅信李娜將有一個美好前程、將為中國網球贏得國際地位的時候,她卻在2002年底韓國釜山亞運會前,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動的決定——宣布退役,去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和同為網球運動員的男友薑山一路讀書。
事先,在韓國釜山,曾有教練說:“這個湖北丫頭是不是瘋了,說退就退,也太不負責任了!” 然而,了解李娜的朋友則感慨地說:“李娜就是這樣的人,太有個性了。敢想敢做,說得出做得到!”至於那次退役的原因,有人猜測是因為“刺頭”李娜事先與國家隊有矛盾;也有人猜測是因為與薑山“早戀”遭到國家隊反對,李娜為了保持愛情才退役。無論何種原因,以李娜的個性,她寧願不打球,也不能唯唯諾諾、委曲求全。
在離開球場整整兩年後,2004年3月,湖北隊邀請李娜出山。在老公薑山的鼓勵下,李娜重返網壇。同年10月的廣州公開賽,李娜連勝8場,成為第一個贏得WTA巡回賽單打冠軍的中國球員。2006年,李娜打入了溫網八強,又一次創造了中國網壇的“第一”。
“單飛”成就“國際娜”
複出過後的李娜,雖然已經提升至國內網壇“一姐”的行列,但她一向對國家隊練習比賽僵化的體製感到不滿。另外,國內網球比賽的現狀也讓她感到失望,網球這種國際化和職業化的比賽項目,在中國卻變成為“國內死磕,外洋練兵”。所以盡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排名,李娜卻越來越向往自由地、職業化地參加國際比賽,尤其是以大滿貫為尊的四大網球賽事。
終於,伴伴隨著國家隊的改革打算,李娜在2008年底得以“單飛”,自己聘請教練、組織團隊,“自豪盈虧”闖蕩國際賽場,由此開啟了自己的國際之路。李娜此後的成績證明,這條路走對了。
單飛過後,對李娜來說,最主要的是團隊組織和扶植。瑞典聞名教練托馬斯作為外教加入了李娜的團隊。李娜原來的弱項發球技能,在托馬斯的重點練習下,突飛猛進,足以傲視眾多世界巨星。托馬斯還自動“教唆”李娜要走上職業化的道路,成為她在“單飛”後的引路人。
為避免在比賽中無謂的受傷,李娜還請來了德國人阿萊克斯作為體能教練。自從有了他,李娜之前的腿傷也很少在比賽中出問題。
不過,在幕後團隊中,最最主要的依然李娜的丈夫兼教練薑山。因為長時間在生活和球場上的相助,了解與默契讓他們配合得格外順利。李娜說:“許多人覺得我的念頭與眾不同,但薑山總能曉暢我在想什麽。我們心靈相通,這是最大的優勢。”
同在湖北網球隊的李娜和薑山早在1995年就相識,事先李娜才13歲,薑山已是網球國青隊的主力。那時,李娜將談吐不凡的薑山視為偶像,並展開了追求,過後他們就順利地“早戀”了。2008年單飛後,薑山成為李娜的私人教練。
李娜從不掩飾對丈夫的依賴,“有薑山在,我輕易得多”,“他就像我的父親和兄長,不時為我梳理情緒上的轉變。隻有他在我身邊,我才能發揚出一切水平”。李娜表示,薑山給自己最大的幫助就是讓自己心裏踏實。現在,李娜在國內外打比賽,薑山險些“全程陪同”。賽場上,李娜一有不順,就會習慣性地將目光投向薑山。
雖然在比賽現場,常常會看到脾氣急躁的李娜對薑山不加掩飾的怒吼,但在李娜心裏深處,她對薑山是心存感激的。“不管你是胖依然瘦,是帥依然醜,我都會永遠跟隨你,永遠愛你。”這是李娜在往年澳網決賽後的一段真情告白,通過電視轉播,感動了無數人。
有了三大金剛護法,“單飛”後的李娜成績插翅高飛。2010年年初,李娜闖入了澳網4強,又在伯明翰草地賽中折桂,WTA排名也逐漸穩定在TOP15以內。
2011年1月29日,李娜得到了澳網亞軍,成為首次闖入四大網球賽事決賽的亞洲人,成功地幫助中國軍團率先達到了亞洲網壇的製高點。李娜也因此有了一個新的外號——“國際娜”,成為中國體育界繼姚明和劉翔過後又一個“國家個人形象”。
一個“非典型”的中國明星
“她不是個典型的中國女人。”有媒體曾這樣評價李娜。李娜顯而易見不是西方媒體心目中的中國明星的樣子,不僅因為她胸前的刺青玫瑰,另有她的直率脾氣,以及不常見的幽默感。
在中國體壇普遍缺乏個性的時代,李娜早早就以特立獨行作為自己的標簽。甚至在李娜小時候,這種“個性”就已初現端倪。因為李娜的父母都姓李,就有鄰居故意逗她:“你是跟爸爸姓依然跟媽媽姓?”不想,年少的李娜卻回答道:“他們都隨我姓。”
熟悉李娜的人,也或多或少知道李娜的幾個叛逆故事。在中國網球界,李娜是第一個公開指斥舉國體製的隊員。在2005年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李娜將矛頭直指國家隊,“我在國家隊沒有任何進步,國家隊的教練對我都沒有任何幫助。”此言一出,輿論嘩然。
李娜還曾在比賽時,戴著看上去有些重重的的耳飾,讓教練感到憤怒。對於自己叛逆張揚的性格,李娜感到驕傲,她覺得這是自己的真性情,沒需要去掩飾。
在球場上,李娜是第一個甚至是唯一一個刺了文身的國內球員。“我十幾歲那年就文了這個玫瑰文身。”李娜談起自己胸口的那朵玫瑰,非常得意。那一年李娜剛剛開始和大她4歲的薑山配對打混雙,就絕不避諱地用刺青的方式向薑山示愛。一開始,文身還被藏著,之後不在乎那麽多了,因為“它見證著我的愛情”。
李娜幹過的出格的事遠不止於此。在比賽中,她會對薑山大叫大嚷,會對著賣力為自己加油的中國球迷怒吼“閉嘴”;在采訪中,會讓媒體記者尷尬——問:“2011年你想要什麽?”答:“我想要錢。”問:“這能寫進文章裏嗎?”李娜瞪大了眼睛答:“誰不想要錢啊,這是事實啊!”
賽場外的李娜卻有著柔軟的另一麵,她會默默進行慈善工作。去年一年,她給青海玉樹和武漢孤兒院送去善款共計近百萬元。
真正讓世界媒體注意到的,是李娜直率幽默的性格,尤其在她講英語的時候。在澳網第三輪,她當著數萬觀眾直率承認,自己打球的動力是老公兜裏的信用卡。在半決賽取勝後,當被問及“麵對這樣的局麵是否鎮靜”時,李娜又拿自己的老公開起了玩笑:“我昨晚並沒睡好,我丈夫睡覺(sleep)時總是打呼嚕,我大概每個小時都會醒一次。”用老公的呼嚕將激動的淚水輕輕帶過,相信所有人在這一刻都會被娜姐的舉重若輕“秒殺”。
從當年初涉巡回賽時不敢和對手打招呼的青澀,到現在一口流利的英語、時不時吐露的幽默,李娜麵對國際媒體開始隨心所欲,有了偶像的範兒。這樣的李娜處處迥異於舉國體製下培養出來的“金牌殺手”,改寫了中國人不自信的“典型個人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體育界的新個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