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人工智能:我們這代為何是人類最關鍵一代

发帖时间:2025-11-02 19:43:03

導讀:“我們這一代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關鍵的一代”,斯坦福大學教授,富蘭克林物理學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在由長城會(GWC)聯合YunOS、阿裏巴巴技術發展部、雲棲小鎮、雲棲聯盟共同舉辦2016年長城會會員年會上這樣說。


在基因技術的幫助下,我們的遺傳基因可以人工編碼;人工智能技術可能讓機器;成為人類最大基礎設施的互聯網讓我們超越時空阻礙。新能源技術的出現正在深刻變革我們對能源的采集和利用,甚至能源的概念和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數據成為人類自身產生的清潔能源。

所以,“我們這一代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關鍵的一代”,斯坦福大學教授,富蘭克林物理學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在由長城會(GWC)聯合YunOS、阿裏巴巴技術發展部、雲棲小鎮、雲棲聯盟共同舉辦2016年長城會會員年會上這樣說。

在張首晟看來,我們這一代重新麵臨一些人類共同麵對的需要,即“從0到1”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摩爾定律失效之後如何用新的理論和技術來解決問題,再比如我們的健康在基因技術幫助下是否個性化,以及人工智能是否意味著機器將超過人類的共同挑戰。

在這個年會開幕式上,有一個共同的話題是人工智能,所以當談到人工智能時,另外一位同樣來自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商學院教授熊輝教授指出,任何人類通過自身努力可以標準化的工作,都將被機器替代,人類在未來可能主要專注於創意性、創造性的工作。

不過張首晟教授有一個觀點我比較讚同,即他認為:我們在談論人工智能時,並不能談論說機器如何像人一樣,而是應該考慮在某些方麵機器可以超過人類,比如在理性方麵學習並超過人類,而如果機器也學習人類非理性的激情,則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這個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或許能夠消除對人工智能認知上的一些誤解,即人工智能等於人的智能。

學術界關切的是在理論和基礎科學方麵的創新對我們這一代所麵臨的重大機遇與挑戰,而產業界則更加關注如何從工程和人類基礎設施角度推動工業、產業、社會的進步。

顯然創新是進步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作為此次大會的主辦方之一,阿裏巴巴集團技術技術委員會主席在開幕式的致辭中認為創新創業精神是雲棲小鎮與矽穀精神可以比肩的地方,在國家正式提出雙創之前,阿裏巴巴已經在雲棲小鎮豎起創新創業的牌子,王堅在現場回憶說,“雲棲小鎮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在雙創成為潮流之前,就已經把創業和創新作為最大目標。”


關於人工智能,王堅也曾表達過自己的觀點,在晚近的一次訪談中,他認為:不在互聯網上的人工智能是很可笑的,沒有一個規模數據的人工智能也是胡扯,靠過去的規則,不靠計算來完成的,也是胡扯。所以他認為“人工智能離不開互聯網、數據、計算這三樣東西”。

因此,阿裏巴巴集團YunOS總裁張春暉在《YunOS:在線力量的踐行者》的主題演講中,分享了關於“智能”的觀點正是基於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數據作為生產資料和計算作為公共服務的智能,與學術界對智能的關切角度不同,張春暉認為除了數據和計算,還要增加‘用戶’這個變量。”張春暉強調說,“當用戶在閉環中,每次對服務的消費,同時也是在創造價值,有用戶的參與,係統會更加懂你”,即智能協同等於:大數據+學習平台+海量用戶。

在這個邏輯之下,或者在萬物互聯網中,一個能夠隨時在線的操作係統不可或缺,作為支撐阿裏巴巴集團物聯網戰略的重要引擎,YunOS在做的事情就是打造一個協同智能平台,將用戶在不同場景的行為數據打通,以用戶為中心,將人、物、服務三張網打造為一張網,讓數據流動起來,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張春暉說,在萬物互聯網時代,YunOS將攜手合作夥伴一起為製造業與服務業創新及轉型實踐新思路,共同搭平台、建生態、創價值。

這其中的邏輯不難理解,我們知道在IoT時代思考邏輯是:感知、連接、計算。作為萬物互聯網底層基礎設施的YunOS,其作用就在於以人為中心構建起場景之後,能夠“讓數據流動起來,讓人參與進來“,也就說操作係統此時承擔的價值角色是一個讓人、服務、物永遠在線的作用,任何產業夥伴和用戶既不用擔心數據流動性問題,機器學習問題也無需擔心大量的用戶及行為數據處理的問題,架構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上的IOT平台和YunOS構成的智能協同基礎設施,使得海量用戶的每一次點擊或每一次享受服務都成為價值和智慧的貢獻要素。那麽隨著時間推移和數據的沉澱,在由機器學習方法和用戶集體智能雙重參與下構成的協同平台或許能夠距離人工智能越來越近。

前百度研究院院長,現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兼CEO餘凱先生的觀點,在我看來頗有道理,他認為使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將先於技術驅動的(Technology-Enabled Business)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成功,他舉例說,在互聯網成功之前,首先獲得成功的是提供互聯網基礎產品路由器交換機的Cisco,而後才是雅虎、穀歌。餘凱提出一個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概念,並認為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而存在的形式之一則是BPU(Brain Processor Unit)芯片,通過嵌入到視頻監控、汽車等硬件中提供人工智能服務。

至於人工智能的應用,目前還可能大部分處在探索階段,按照一般科技產業的發展規律,隻有在基礎設施的層麵,有根本性的變革之後,新的應用、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服務才能夠產生。

不過我們至少應該同意有三個基礎設施層麵的變化正在促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一是在操作係統(OS)層麵,包括YunOS在內的智能操作係統都在積極布局萬物互聯,以操作係統為核心競爭力的差異化競爭和良性循環商業模式創新正在加速推動“智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二是在芯片層麵,科學家們和產業界正分別從突破摩爾定律和研發新的AI芯片兩個方向殊途同歸,為人工智能的泛在化創造理論、技術、工程、應用的基礎。

三是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數據作為生產資料、計算作為公共服務的在線世界已經形成,成為人工智能所能依賴的優質基礎設施。

所以,我們應該同意,我們這一代是人類曆史上承上啟下的關鍵一代,許多新的物種可能會被創造出來,比如與人的理性智能相媲美的智能機器人。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